SOP-How do you like?
在大家的工作中,大家对SOP肯定不陌生了。它主要是为了让工作干得更快、更好,同时减少一些可能的风险。但是,我们得明白,SOP 不是万能的,那些张口闭口SOP的,不是蠢就是坏。
SOP 好用的场景
1. 靠经验干活的工作
在很多传统制造业里重要的岗位上,就像汽车装配线这样的工作。有经验的老工人因为干的时间长,有一手很厉害的装配技术和感觉,干活又快又准。可要是企业来了新工人,或者要生产新的复杂产品了,SOP 就像一个靠谱的老师,能发挥关键作用。把老工人干活的步骤和宝贵经验详细记下来,新工人就能很快上手,不用自己瞎摸索太久,这样整个生产过程就能保持一样的标准和稳定。比如说精密仪器组装,每个小螺丝要拧多紧、零件按啥顺序装,都有很详细的 SOP 指导。这样,就算新工人没多少经验,只要照着 SOP 做,也能让产品合格的概率比较高,避免因为工人经验不一样导致产品质量忽好忽坏,让企业生产能稳稳当当的。(此处传统制造业,各位可带入自己的工作判断是否也匹配得上)
2. 靠清单检查的任务
在航空航天这种特别重视安全的领域,飞机起飞前的检查就是个非常依赖清单的重要任务。飞行员必须特别认真地按照规定好的 SOP 清单,一个一个仔细检查飞机的各个系统,从发动机转得好不好,到仪表盘显示对不对,从起落架有没有问题,到油够不够等等。就是因为这么严谨地按 SOP 做,才能保证飞行的时候没有哪个关键地方被漏掉,给飞行安全上了一道保险,让大家坐飞机更放心。同样,在医院手术室这个关乎人命的地方,准备手术器械和核对的工作也得严格按照一套 SOP 清单来。每把手术刀、每个缝合针都得放对地方,设备也得正常运行,一点差错都不能有。这么做就能防止手术的时候因为器械少了或者突然坏了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让医生能安心做手术,救死扶伤。
投资领域的传奇人物巴菲特在选股时也用了清单检查的方法。他有一套自己的选股 SOP 清单,涵盖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管理层能力等多个关键要素。在评估每一个潜在的投资标的时,都会依据这份清单逐一检查各项指标,确保所投资的公司在各个重要方面都符合标准。
3. 每天重复干的日常运营工作
拿连锁餐厅每天做食品的过程来说,从准备食材、控制做饭步骤,到把菜包装好,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复这些差不多的操作。这时候,一套好好制定的 SOP 就像连锁餐厅成功的秘密。有了它,各个分店的厨师就能保证做出来的菜味道和质量都一样,不管顾客去哪家店,都能吃到熟悉好吃的菜,这样餐厅的牌子就更让人记住和喜欢了。但是身为IT从业者,我们对重复的工作的处理方式,最优先的不是SOP,而是写程序让这些工作自动化地运行,没办法自动化的才会选择SOP。
SOP 不好用的场景
1. 靠脑子想新东西的创新工作
在科研这个很大的领域里,就说基础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吧。科学家们就像勇敢的探险家,一直想突破现在知道的东西,去探索那些还不知道的领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过程中,SOP 就没啥用了。因为自由地想新点子、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才是让科研项目往前走的关键。每个研究课题都不一样,有自己的特点和没法预测的发展方向,根本不能用一套固定死的程序去规定怎么研究、怎么做。同样,在广告创意设计这个需要很多创意的行业,设计师们就像有灵感的艺术家,得根据不同客户各种各样的品牌形象、独特的市场定位和不同的目标人群,尽情发挥创意,做出有个性的广告作品。要是让设计师们按统一死板的 SOP 来,他们的创意就被限制住了,最后做出来的广告可能没吸引力、没新意,在竞争厉害的市场里出不了头,没法达到客户想要的宣传效果,让客户的品牌在市场里没什么名气。现在大火的AI大模型,如果你去读李飞飞自传,也会发现这个事情也是有一定运气成分在里面的。(此处依然可以代入各自的工作场景,去判断自己工作内容的哪一部分是属于这一范畴的)。
2. 跨领域一起干的工作
当 iOS、Android等前端开发人员参与到后台服务器开发工作时,反过来也类似,切忌瞎哔哔。前后端开发在技术、编程想法和架构模式上有很大不同,前后台开发复杂度的表现方式也完全不同,妄图靠一些SOP解决所有问题,那真的就是痴人说梦了!一意孤行必定付出惨重代价,当然代价不一定是谁来承受就是了(可能是公司,可能是某些人)。
在市场拓展这个事情上,如果让研发人员直接参与,那研发的那些严谨、理性、技术为主的思维模式基本对这个事儿也没多少帮助。市场拓展可能更看重能否敏锐地发现市场需求、维护好客户关系、巧妙地制定营销策略这些方面。研发参与市场拓展的方式,可能是专注把产品做好才是最优选择。
3. 突然发生紧急情况要处理的场景
在自然灾害救援这种争分夺秒、和死神抢人的紧急任务里,就像地震后的抢险救灾工作,现场情况变化特别快,有很多想不到的危险和不确定因素。救援人员根本没办法按平常的 SOP 一步一步来救援,因为每次地震的大小、受灾地方的地理情况、建筑物坏的样子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救援人员根据现场实时变化的情况,赶紧果断地做灵活的决定,选最适合的救援方法和措施,不能被固定死的程序限制住。类似的,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果突然出现公关危机,比如产品质量突然被曝光有大问题,公关团队得马上行动,赶紧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办法。他们得一直盯着事件发展和舆论变化,灵活地改公关说的话和做的事,这时候平常准备的公关 SOP 往往没法满足应对这种紧急危机的复杂需求。要是公关团队只知道按 SOP 来,很可能错过解决危机的最好时机,让企业名声受损,被舆论骂得很惨。尤其是在出了无可挽回的商誉损失后,拿着SOP来甩锅,非蠢即坏。
注意:以上都是说SOP不是万能的,不能靠SOP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不是说这些不适合的场景就不需要一丁点的SOP,有些二货看东西总是非黑即白,非0即1的,这种人只能说就是非蠢即坏了。
总的来说,SOP 在那些靠经验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靠清单保证关键环节不出错的重复、有规律的工作场景里,确实很好用,能明显看到效果。但是,在那些需要靠创新想法突破、要把不同领域知识合起来用、要处理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复杂场景下,SOP 可能就会显出它的毛病。它可能会不小心限制了创新想法,对跨领域一起工作有阻碍,或者在关键时候没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用 SOP 这个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清醒,充分知道它的好处和不足,根据不同工作场景的特点,好好考虑是不是要用 SOP,在实际用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和改进,SOP也是需要迭代的。
总结:SOP很有用,但不万能,妄图靠SOP解决所有问题,就是痴人说梦,非蠢即坏!